从规模扩张到精细治理
【回眸“十三五”】东胜区:把品质融入城市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种符号。于东胜而言,品质、精细就是城市的鲜明符号。
以民为本,城市建设有质感
“这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很暖心,为东胜点赞。”在东胜区“三街”改造的新闻页面下,一句句真心评论让暖意涌动。市民称赞、群众叫好。今年5月下旬,东胜区同步启动实施乌审街、宝日陶亥街、鄂托克街“三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对地下雨污管道、黑色路面和两侧步行道进行整体更换修缮。如今,老街焕发新颜,排雨排污更顺畅、居民出行更安全,这三条建设年头久、人流车流大的旧城区主街,“里子”“面子”一同靓了起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东胜区每年将财政支出超70%投向民生领域,统筹实施街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景观绿化、文化科普设施、环卫设施等惠民工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城市建设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城镇化率达95.13%,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区百强第45位,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人居环境水平愈发优化。
翻开东胜城市建设发展篇章,一份精彩答卷呈现眼前:基础设施覆盖率达90%,人均道路和居住面积提高到27平方米和44平方米;各类绿地面积达81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建成108处公园广场和街头绿地,打造城市景观河、赛台吉湖区、吉劳庆川等集生态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走廊;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在城区范围内建立垃圾分类试点200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优良率达到88.5%……
“绣花”为功,精细治理有成效
“我们发现了一处正在进行的违规施工,请所属大队立即处理。”日前,利用无人机高空巡查,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信息管理室工作人员在锦秀森林B区南大门,发现有工人在原建筑结构墙外新砌砖墙。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所属管理分队,递送无人机违章建筑处理移交单,分队执法员接收后迅速展开调查取证、限期整改。“无人机可以有效解决过去执法中面临的高空作业看不到、死角盲区到不了、小区顶楼违建看不到、违章建筑难取证等执法难题,切实提高了城管联合执法实效。”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信息管理室巴图布和说。
城市治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瞄准“城市病”,用好“绣花功”,东胜区牢固树立“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思想,注重在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城市精细治理领域,东胜区走得早、行得稳。构建起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云平台。自建光纤网络2400余公里,无线网络覆盖全城并为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依托“数字东胜”近十年的基础资源优势,通过整合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信息监管平台,形成“1+6”工作模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跨行业监管、多部门联动。构建专业化、区域化网格体系。实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将城镇划分为4级网格、79个单元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353名,充分发挥社区、业委会、驻区单位、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作用,聚焦重点区域,解决处置问题近11万个,初步形成“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花、权向基层放”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构建规范化、一体化标准体系。建立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统一作业、社区和小区治理服务、公共服务等5大标准体系,将各单位划分为经济、城市、法治、生活四条主线、十二条支线,打造10余个精细化治理样板单位和示范点,基本构建涵盖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的精细化标准体系。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