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绝壁晒秋香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3日09:45  

有一种山路叫“登天十八拐”,有一种色彩叫“绝壁山楂红”,有一种喜悦叫“悬崖晒秋忙”,有一种生活叫“深山藏古村”。又是一年金秋时,地处河南省辉县境内的南太行秘境香木河自然保护区,秋意渐浓,这里山奇路险,水碧峰青,古村静远,果实满山,绝美的景色深藏闺中,真乃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香木河被称为“豫北最后一处原生态栖息处女地”,南太行的绝壁如壮年男子的身躯,裸露着古铜色的肌肉,以高亢、粗犷、含蓄、浑厚的博大气势,体现着壮阔的太行神韵和典型的“北雄”风骨。从辉县驱车来到南寨镇,驶过三郊口水库,很快就进入深山中,眼前飘逸着一条蜿蜒迂回的白练般的天路,在秋日彩林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显眼,这就是被称为“太行第一路”的登天十八拐。

太行第一路果然名不虚传,整条路迂回盘结,跌宕起伏,仿佛悬挂在峭壁上。从山脚到山顶直线距离三百米,垂直高度就有二百米,这条路就铺设在倾角约60°的斜坡上,以十几道“S”弯一口气蜿蜒盘旋至山顶,爬升难度无法想象!沿途峡谷深邃,山峰逶迤连绵,本来持续开车有点累了,这路却把人吓得精神百倍。行在其中,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高度一直在抬升,看崖上的人家都像飘在空中一般。

上了山顶,路没有那么大的坡度了,却更加原始了,是一条全程仅一个车身宽的简易公路,而且好多处都濒临悬崖,初次来的司机都是小心翼翼,爬坡转弯虽然心惊胆战,然而,就在公路目之所及处不时出现的悬崖大石、农家小院、石头屋顶,晾晒的大片山楂鲜红艳丽,为大山平添了无限的生趣。太行山沿线一带的百姓家家户户以种植为生,每当秋天来临,种在地里的农作物就能收获。为了使农副产品能保存更久,卖个好价钱,最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干”,如此一来,每家每户都晒着各种色彩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晒秋”景观。晒秋,是山里人一项重要的仪式,既能让作物存放得更久,也是犒劳一年的辛苦。

山楂是太行山里的特产,此时处处弥漫着山楂特有的淡淡酸甜味,村民们粗糙的大手,把一粒粒如珊瑚般通透红艳的山楂,切成几瓣晾晒。这里独有的峭壁地貌,让悬崖边晾晒的山楂成为这个季节最美一景。太行山里,因为地质构造,裸露的石头都是竖直,形成了很多的悬崖峭壁。而房子更是独特,墙体用石头砌成,就连房顶也是用石板当瓦片,是名副其实的石板房。山区晾晒靠太阳,扬场靠山风,山里人更知道珍惜秋光,收成被见缝插针地晾满了有阳光的每一个角落。每到秋天,无论是悬崖边还是石板房顶,都成了晾晒山果的好地方,大片的山楂铺满整块岩石,远看这抹红色似乎纵深在半空中,带着神秘的美感。阳光映照下,悬崖上晒秋的农民跟远处的山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常言道靠山吃山,这太行山中满山的山楂红果,便是这山里人家的宝贝,村民们的重要秋收作物。一篮子一篮子的山楂,都要一个个地切成片晾干,这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活,小小的山楂,竟要切成三刀四片,没点耐心还真的干不了。村民们介绍,这些山楂片是太行大峡谷里纯绿色土特产品,晾晒,是为了使山楂易于储存,保持原汁、原味、原色,别看山楂小,用处大了去了,消食健脾,药用食用都最好。

路虽难走,沿路的景色却让人心旷神怡,红色的山楂,金色的玉米,白色的萝卜,绿色的秋菜,还有那甜的辣的,干的润的,带壳的,有皮的,填满了山里的每一处缝隙,绣出热烈绚烂的大地图画。一路上有柏树尖、凤凰寨还有兵部站几个小村,这些太行古村落错落分布在大山里的犄角旮旯,美得意外,低调得心疼,它们把“天地人和”解释得天衣无缝,真应了“你最平凡的日子,转身变成他人的风景。”

(影子)

[手机扫一扫]

首页底部 -鄂尔多斯新闻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信息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