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名香 沉香为何为众香之首?
“香,芳也,从黍,从甘。”先秦时期,古人佩香、熏香的习俗已在上层社会流行,常见的有江蓠(川穹)、辟芷(白芷)、兰(泽兰)、申椒(花椒)、菌桂(山桂)等。秦汉之后,树脂类香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原。沉香以其独特的芬芳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古代名香
加里曼丹沉香
沉香为众香之首。唐代徐寅《尚书惠蜡面茶》写到:“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它是沉香属树木腐朽后“结”出的固态凝聚物,其中混合了树脂和木质成分,因入水能沉,故称“沉香”,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
檀香
“桂魄分余晕,檀香破紫心。”檀香树原产印度及印尼,东汉时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其沉稳而含蓄的香韵恰合释家的精神意蕴,坐禅诵经、行居起坐,皆与它如影随形,后人常说“檀为佛使,佛伴檀行”。
龙涎香
龙涎是抹香鲸的分泌物,最初为黑色,经阳光、空气和海水长期作用后,逐渐转为褐黄或灰白色。早期有人目睹龙涎香多出的地方有群鲸活动,猜测是鲸鱼的唾液所致,故取名“龙涎”。
龙脑
龙脑香树主要生长于热带雨林。中医中所称的冰片,就是龙脑树的干燥树脂。由于龙涎香太过名贵,因此古人用来作合香时,通常会用龙脑代替。
麝香
麝香是从雄性麝鹿的腺囊内提取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本草纲目》将其列为“通关利窍之上药”,古人还在上等的墨料中加入少许麝香,可使字画芳香清幽、防腐防蛀。
“惠安系”和“星洲系”沉香
根据产地不同,沉香大体可分为“惠安系沉香”和“星洲系沉香”两大类。
惠安系沉香
惠安系沉香是指中国、越南及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在内的亚热带国家所产的沉香,过去因集中在越南的惠安镇交易,统称为“惠安系沉香”。惠安沉香属于软木类的沉香树种,其香气较温雅香甜,多作香料使用。
星洲系沉香
星洲系沉香主要指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所产的沉香,过去因集中在新加坡交易,统称为“星洲系沉香”。星洲沉香属于硬木类的鹰木沉香树种,香气较为熏烈,所以多用于艺术品雕刻创作。
莺歌绿奇楠种——天使之眼九龙沉香博物馆藏
奇楠是沉香中的上品,稀有难得,按其颜色有白、黄、红、绿、紫、黑之分。此奇楠产自越南芽庄热带原始森林,其品质与特征均接近古书所记载的“莺歌绿”奇楠。“莺歌绿”是绿奇楠中的高级品种,切面为墨绿色,其间或有黄色,层次感犹如黄莺羽毛,油亮且富有光泽。“莺歌绿”香味浓郁,是奇楠中的佳品。
以形命名
沉香因其形态不同而有不同名称,《本草纲目》载:“海南马蹄、燕口、茧栗、竹叶、芝菌、梭子、附子等香,皆因形命名尔……猥刺香、鸡骨香、叶子香、皆因形而名。有大如笠者,为蓬莱香。有如山石枯槎者,为光香。”
光香大块如山石,焚之枯槎气粗烈如焚松桧,史志记载其常用于日常供奉和祭祀先祖。
叶子香
叶子香薄皮状,形如叶子,因其表皮纹样,又谓之龙鳞香。由于其埋在土中很久,不需要削剃木质而只有香体,所以味道胜于一般栈香。
马蹄香形如马蹄的沉香。马蹄香生于香树根部,中多空虚,结香紧密,香气芳馨。入炉飘逸风雅,香而不艳,浓而不俗。
鸡骨香内有空隙,形如鸡骨,鸡骨香常发现于沉香树枝节中有节眼的地方。因树枝往往不够紧实,结出的鸡骨香以中间虚空居多。香气清越,隐隐有果香味。
蓬莱香
蓬莱香出自海南,又名“生沉香”。蓬莱香入水则浮,但剃去其带木处,亦多沉水。“生沉香”即为沉香还未成熟之意。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极坚实。
水沉定级
沉香传统分级的方法,常以沉香木中的含油脂量而定,沉于水者称为沉香,半沉半浮上者为栈香,浮于水者称为黄熟香。沉香一般油脂含量超出25%,含量越高其品级就越高。
沉水香
沉水香因结香木日久腐烂或受伤后结出油脂,导致香木比重大于水,故沉底,是沉香中的上品。
栈香放入水中后半浮半沉,是沉水香未完全结出、脱落时的形态,因带有木质而入水不沉,是沉香中的中品。
黄熟香
黄熟香是沉香中比重最轻的一种,入水不沉。古代多用来和香或在节日、祭典中直接焚烧。大块的黄熟香多用来雕刻佛像或念珠等工艺品。
富森位于越南中部山区,沉香树结香后又倒伏在土壤中,被红土掩埋,逐渐形成了外皮黄腐而内部为黑褐色的香结。富森红土沉香气甘甜、悠远醇厚,为香道用料中的“顶奢”。(来源:山西博物院微信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