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文明实践“燃、热、暖” 划出民生幸福线
2121年以来,乌审旗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覆盖优势,不断延伸党史学习教育触角,让党史学习教育贴近群众、落地生根、更有温度、富有成效。
发动红色引擎 让党史学习教育“燃”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乌审旗牢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及时跟进、迅速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正心修身的必修课。让我们一起以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追寻革命先烈印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解党性基本要求,学习党性文化,接受党性教育……”在乌审旗党性教育主题馆里,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在“红色讲习员”的介绍下,开启了一场红色教育参观学习活动。一本本泛黄的书籍、一张张珍贵的老相片和革命前辈们用过的物品……让参观者再次被革命先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深深震撼。
乌审旗汇聚党性教育主题馆、红色教育基地(八路榆)等资源,创新学习“打开方式”,通过党史课堂、实地体悟、情景体验等多种方式,线下线上齐发力,点燃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打造贴近一线、贴近群众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搭建“空中”宣传阵地,每天定时播放党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等内容,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干着农活,已成为农牧民的日常“标配”。截至目前,乌审旗共组建各级各类宣讲团87个、成员300人、开展宣讲780场次、受众近10万人次。
精耕品牌项目 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乌审旗坚持将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一所一品牌”“站站有特色”文明实践矩阵,志愿服务从“星火”形成“燎原”之势,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火力十足”。
“土专家·金点子”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生态型现代农业战略定位,通过“土专家”、科技工作者传播实用技术、开展实地教学,形成农牧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将土地变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小巷总理”志愿服务项目,第一时间将文明城市创建中群众所思所盼所需的问题,征集上来,集中统一办理,提升创建满意度;构建党建“鸿雁领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引领作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解民忧、纾民困;将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培训、参观、实践为一体的“胜利故事汇”项目,拉动乡村旅游消费升级;“马背巡湖”志愿服务队协助河湖长守一湖碧水、建美丽家园。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秉承“绿色信念”、追寻“金色愿景”打造“老树讲故事”“回顾式”生态体验类志愿服务项目。以农牧民需求为导向的“你知道吗?”“金牌调解员”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受农牧民欢迎。
如灯塔指引航向,如甘泉滋润心田。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全旗乡村振兴、关爱困难群众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火热开展,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更富内涵、更具实效。全旗21677名志愿者、283个志愿服务组织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活动37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7.8万余人次。
践行为民服务 让党史学习教育“暖”起来
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乌审旗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我帮你”“红褂褂”志愿服务,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成为民办事的具体行动,把群众记起来,把服务沉下去,伴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批批“真金白银”“货真价实”的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全面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和支持。
房地产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老旧小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以来,乌审旗多措并举全面推动解决“办证难”问题,近6000户居民拿上不动产证。累计投资1000万元,对全旗1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6个老旧小区,对部分小区路面进行硬化,对严重漏雨的住房屋顶进行维修。投资7000万元,完善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和纳林河工业园区教育、卫生等设施,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解除产业工人后顾之忧,拴心留人,夯实发展之基。
为把学习成效切实落到实处,乌审旗围绕群众反映的集中共性需求、普遍问题和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制定民生项目清单1444项,现已完成1322项,完成率达92%。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心工程,一件件暖心实事,实现了群众期盼,解决了群众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让“民生答卷”有温度更有厚度,划出了乌审旗加速上行的民生幸福线,凝聚成推动“绿色乌审”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边良 郭佳丽)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