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颐:勤学笃志 切问善思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2日09:36  

刘瑾颐是乌审旗第一中学初二年级356班学生。她是一个妥妥的“学霸”,是老师和家长最放心的孩子,也是同学们最体己的“战友”。她坚定志向,博览群书,她恳切发问,学思结合。在持之以恒的求知求实中,她养成了坚韧不拔和乐观豁达的品性。

求知求实 为热爱“加注”

打从幼时起,刘瑾颐身上就有股韧劲儿。母亲工作的时候,她能在旁边静静地画上两三个小时。她热爱画画,一直坚持画。她说,那寥寥数笔中,有别样乾坤。她对热爱的事情总有种简单而又疯狂的执着,儿时喜欢《绿野仙踪》,便一口气读五遍。现在热爱做笔记,从重难点和易错题的排列组合到页面布局、书写配色,她做得一丝不苟,每一篇笔记都精致得让人挪不开眼。

心中有热爱,就会坚持不懈。对于读书这件事,刘瑾颐有一种“众人皆闹我独静”的专注。即使课业繁重,她依然坚持一周一本书的读书频率,一摞摞厚厚的读书笔记见证着这位小姑娘思想的蜕变。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忧心忡忡,但加缪的《鼠疫》教会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勇气。她曾跋涉千里去瞻仰莫高窟,当她终于看见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后,难过得泪流不止。“书籍是心灵的窗户,是思想的翅膀”,她在书海中自由飞翔,为热爱“加注”。

追求完美的她聪明而不自矜,优秀却不傲慢。她在学校一直都是佼佼者,作为学习委员,她总是定期在班里开展学习方法分享活动,将“罗斯福专注力”“费曼学习法”“达芬奇笔记”等学习方法,结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她还是个很好的“伯乐”,发现某位同学有好的学习技巧,便积极邀请他来和大家分享。

此外,她还是个十足的电影迷。她在《当幸福来敲门》中采撷奋斗的甜美,在《光荣之路》《鼠疫》中反思种族歧视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创痛。书籍中自有世事洞明,电影中自有人情练达。也许得益于广泛的阅读和观影,刘瑾颐身上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淡然和豁达,她的好朋友说:“有什么不痛快的事情只要跟刘瑾颐聊聊,就会豁然开朗,心中一阵畅快。”与满抽屉的荣誉证书相比,这大概是她自己感到的最得意的赞美。

思辨求是 敢提出质疑

刚进入中学,在背诵《论语 ·学而第一》的时候,她遇到了难题。对“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她反复思考琢磨,对书上的解释“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提出质疑。这个问题使她抓耳挠腮,苦恼不已。姐姐告诉她,这可能是翻译版本的问题。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她立即跑去图书馆翻看《论语》的其他译本。杨伯峻、李零、钱穆先生的解释也与书上相同,钱逊和萧民元的说法她也总觉得牵强,只好继续硬着头皮翻阅其他书籍。最后,她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中查阅到“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意思是没有朋友不有长处,一定有超过自己的地方,她茅塞顿开,心里瞬间畅快无比。

回到班里,她再次将这句话解释给大家,同学们也都非常开心。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这次寻求解释的过程中,她不仅深刻地学习到朋友之间要取长补短的道理,而且真切地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重要性。因此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她在班里组织同学们定期开展“学思读书会”,品读中外名著,讨论当下热点。虽然为知识和阅历所限,他们的观点还稍显稚嫩,有时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毫无疑问,在分享、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增强。

如今,他们最爱的读书活动还是坐在一起解读《论语》,在会上争相表述自己的见解。古人云:“诗无达诂”,班里的同学们都在逐渐形成自己对《论语》的解释系统。刘瑾颐说,古有流觞曲水,王羲之作《兰亭集序》以记之,她也要把同学们的思想火花全都记录下来,以后若有机会,他们想结集出版以作纪念。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刘瑾颐最喜欢的一句话。从小到大,她也一直这么要求自己。前路漫漫,需上下求索。她会带着这句格言,带着心中的热爱,带着求知的精神,为每一天的朝阳而努力奔赴。

市文明办供稿

[手机扫一扫]

首页底部 -鄂尔多斯新闻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信息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