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劲吹“改革风”
——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创新审批模式纪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四年,弹指一挥间。
四年,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交出一份亮丽的改革答卷。
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于2019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为目标,对旧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将“三集中、三到位”落到实处、引向深处,探索形成了“一个窗口审批、一个平台管理、一项成果共享、一个专班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一拿地即开工、一交房即办证、一次完成评估、一键快捷申报”的“九个一工作法”,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根本上打破“串联审批、多头审批” “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旧模式,确立并联申报模式,实现“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的转变,全面提高审批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实打实享受改革成果。
“一个窗口审批”,实现进“一家门”,办“多家事”。 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将各成员单位投资项目涉审事项权力全部委托中心办理,通过“一减二放三并四转五调”,共入驻行政审批事项131项,其中房建、市政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45项,较改革前的103项压缩57%;申报材料150多项,较原来的300多项压减50%。除房屋建筑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类工程建设项目外,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农林牧业等一般投资项目也一并纳入综合窗口和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一个平台管理”,实现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效率提升。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率先在全区建设完成鄂尔多斯市市政公用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切实提高水气暖工程审批效率,切实提升水气暖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接入审批效率。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有50多个项目在平台运行。今年,按照自治区营商环境3.0要求出台了新版用水、用气、用暖报装接入服务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水、气、暖报装流程和时限。
“一项成果共享”,实现测量工作“多测合一”。“多测合一”改革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我市积极推动“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全程服务”,已编制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操作细则(试行)》《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管理办法(试行)》《鄂尔多斯市“联合测绘”成果报告示例样本》等文件。目前,市工改系统在全区率先与自治区“多测合一”平台完成对接,实现全流程委托,测绘成果共享。全市58家测绘资质单位已全部录入名录库,实现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多测合一”中介机构,测绘主管部门可常态化开展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测绘行业市场秩序。
“一个专班服务”,实现“帮办代办”服务多样化、特色化、常态化。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破解项目审批瓶颈,实现审批部门与申请人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促进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投产,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鄂尔多斯市工改办依托市旗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帮办科设立了帮办、代办窗口,组建了市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专班。全面推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健全项目代办帮办服务专员、“一企一档”、领导包联等机制,加快推动专班专人跟进服务、领导包联服务。纵向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区)三级代办帮办工作联动机制,横向健全“会商联审”工作机制,编制“蒙速办、帮您办”操作指南、操作规程,推动实现项目审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代办帮办,提升代办帮办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鄂尔多斯市工改办代办帮办专区,针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推行前期工作审批手续的代办帮办服务,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以推动重大项目提速“落地生根”为目标,实行市、旗区领导包联项目制度,建立部门“一把手”集中联动审批机制,加强分析研判、调度推进。针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推行前期工作审批手续的代办帮办服务,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构建了自治区、市、旗三级纵向联动、各部门横向协同的代办帮办体系。全市各相关审批部门确定327名专兼职代办员组成代办帮办队伍,主动深入园区、企业、项目现场上门服务,为企业一对一、量身定制的代办帮办工作计划,实时跟进项目审批进度,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全过程代办帮办服务。今年以来,为远景新能源示范项目、宝丰煤基新材料煤制烯烃项目等207个2022年新建重点项目的766个审批事项提供了代办帮办服务,项目涉及本年度计划投资金额351.5亿元。同时,围绕中小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提供帮代办服务。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代办帮办服务。
“一件事一次办”,树立审批工程建设项目服务新形象。我市以打造“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为目标,深度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情形化梳理和流程再造,不断在政务服务的“标准、协同、便捷”上“自我加压”,在企业群众办事“材料、环节、时间、跑动、费用”上“主动减负”。按照“五减一优”和“三级四同”要求,通过整合删减重复材料、过程材料,形成“一张材料清单”;对事项流程进行集成和优化,形成“一个流程”;对各环节申报表单进行分析归并,形成“一套表单”,同步进行情形化梳理和流程再造,形成全市标准统一的“一件事”办事指南,推动“一件事”标准化审查、规范化办理。截至目前,全市22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一拿地即开工”,将企业的“等地期”转化为“加速期”。我市积极推动工业项目“一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目前,已经研究制定《鄂尔多斯市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并在工改系统设置了“一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块和流程,在高新和空港两个园区率先试点开展“一拿地即开工”,通过统筹协调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在“拿地”过程中提前完成相关手续,实现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一拿地即开工,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1个工作日内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可同步申办不动产权证,最大限度压缩了事项办理时限。推行“一拿地即开工”服务后,审批部门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容缺办理,在拿地等待期内高效服务,协助完成项目勘察、设计、审核等工作,相较过去办理完用地批准手续后逐步依次办理相关手续,“一拿地即开工”服务最少可为项目建设节约时间2个月以上。
“一交房即交证”,让企业和群众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市工改系统与市不动产登记系统通过自然资源局“一站式”审批系统中间库完成对接,项目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电子证照数据实现实时传输共享,项目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备案后即可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目前,全市9个旗区均实现新建商品房“一交房即交证”。
“一次完成评估”,实现减时、降本、提速、增效。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9个开发区18个区块开展的九类104个“区域评估”事项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完成事项数量在全区各盟市中排名首位,占全区开展区域评估事项总数的15.6%。在工业园区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区域评估成果可在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替换行政审批,从而实现减少审批时间、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的效果,最终实现助力项目快速落地的目的。
2021年以来,为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有效解决入园项目审批过程中评估事项多、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我市遵循“应评尽评”原则,严格按照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暂行)》,明确全市所有开发区的全部区块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水资源论证、区域水土保持评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区域文物影响评估、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洪水影响评价九类“区域评估”,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园区主管部门进行专题调度,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全市开发区“区域评估”全覆盖。
“一键快捷申报”,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通过材料共享、系统对接等方式实现了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无纸化“一键快捷申报”。施工许可阶段审批通过前置阶段共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通过施工图审查系统共享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企业只需填写开工前置的相关承诺书即可申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竣工验收阶段审批通过前置阶段共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企业只需上传参见五方验收报告等电子材料即可申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备案。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面对未来,鄂尔多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将审批综合窗口擦得更明、更亮、更智慧、更贴心,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魄、更加自觉主动的姿态,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续写更加精彩的明天。(记者 郝瑞芳 通讯员 王国芳)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