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打瓦壕的糜米熟了 村民笑了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金嘉惠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1日09:50   记者:王晓丽

又是一年丰收季。此时的农田里,到处都是汗水滋润出的沉甸甸的收获。在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打瓦壕社,糜苗由青变黄随风摇曳,被一个个饱满的糜穗压弯了腰。

“这些晾晒的糜米都是我家的,你看黄澄澄的。”大红奎村村民王守政掬起一把脱粒的糜米说。

王守政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在村委的带动下,王守政种了150亩糜米,其中还试种了30亩富硒糜米。这些天,王守政整天就在晾晒场里,不停地来回翻晒着糜米,好让今年的糜米早点上市,卖个好价钱。

王守政介绍,就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今年的糜米价格跟2019年的一样,还是10元每斤。“要是照这个行情,我家的糜米不上化肥农药,亩产按200斤算,每斤纯利润至少2.5元,那我150亩的糜米纯收入至少能有7.5万元。”王守政笑着说。

大红奎村打瓦壕社地处北纬40度,这里肥沃的土地、独特的气候温差,孕育了大红奎村的特色农作物——打瓦壕糜米。

今年以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红奎村在包联单位鄂尔多斯市高新园区的帮扶支持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2019年种植170亩糜米的基础上,大规模推广种植糜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

“今年我试种了30亩富硒糜米,是按照村委的要求种植的,市高新园区免费提供了富硒肥料。这几天富硒糜米正在检测中,要是富硒糜米符合国家标准,那我们的收入就真不少啦。”王守政说。

大红奎村村主任解小军介绍,为了广泛地推广打瓦壕糜米,形成村集体经济的主打产品,村委会牵头组织与贫困户签订糜米购销合同,与当地的红糜子种养殖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负责糜米的收集、加工、包装,最终再由村委会负责糜米的品牌推广与销售。

“今年村里种植了1500亩糜米,其中1100多亩是合作社种植的,380多亩是带动村里的13户贫困户种植的。估算一下,亩产200斤,预估可产30余万斤糜米,这样的话,除去成本,纯利润每斤按2.5元计算,预计产值在75万元左右。”解小军算了一笔账。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种植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准备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种植,切实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另外,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打造一款农产品‘金银米饭’,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两米饭’,它是糜米和大米的混合产品,按科学比例打好包装后投入到市场进行销售,如果销售好的话,我们计划在村里再种植一些稻米。”解小军在谈到下一步计划时说。

一幅丰收喜乐的画面跃动在田间地头。糜米熟了,村民心里美滋滋的,致富有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

[手机扫一扫]

首页底部 -鄂尔多斯新闻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信息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