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河边 | 昭君镇:盐碱地上稻花香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微信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3日09:52   记者:袁乾、杨悦恒

日前,记者来到

达拉特旗昭君镇沙圪堵村

看到这里13000多亩的水稻

长势喜人,丰收可期

这里种的就是我们常吃的

达旗四村大米

图片

▲水稻插秧。

然而,多年前的达拉特旗沙圪堵村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地处黄河南岸,距离黄河堤坝较近,致使沿黄河一带土地大面积盐碱化,而且涝灾严重,村民们一年忙碌下来也没多少收成,甚至许多村民们都想弃耕撂荒。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当地多年前就打响了开发盐碱地的攻坚战,并且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开始村民们心里都没底,镇、村干部们努力奔走去做村民工作,终于有人开始尝试起来,经过多年来的实验验证,盐碱地上不仅种出了水稻,而且长势良好、产量较高、效益喜人。

图片

▲利用大型机械种水稻。

为改进水稻种植技术,早在2005年,当地引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效率大大提高。之后,又先后购置了手扶式国产插秧机、小型收割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着力地推动了水稻种植从人工耕作向机械化作业推进。

与此同时,昭君镇于2008年引进方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种植水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水稻种植户免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技术服务指导。技术护航加上人为保障,沙圪堵村终于有了今日的稻谷飘香。

随后,在 2013年完成了“四村大米”品牌注册。

此外,在2014年,昭君镇沙圪堵村成立了达拉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产业发展模式。从稻苗培育、种植指导、收割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为种植户提供便利服务,水稻种植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销售,通过这些举措,有力解决了以往种植户们单打独斗的局面,显著提升了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打通了销售渠道,壮大了当地的水稻产业。

2017年,沙圪堵村凭借这一特色产业,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图片

▲水稻育苗。

经过多年的辛勤探索与实践,达拉特旗昭君镇沙圪堵村趟出了一条致富新“稻”路,让盐碱地成为了聚宝盆。

[手机扫一扫]

首页底部 -鄂尔多斯新闻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信息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