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楞图如村里好光景
——鄂尔多斯市贸促会三年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 郭 枫
春华秋实,鄂尔多斯市贸促会驻村干部用辛勤汗水,化成了达楞图如村的悄然蜕变;
冬去春来,鄂尔多斯市贸促会驻村干部用深深脚印,化作了达楞图如村百姓过上好光景的殷殷期盼。
2018年至今,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极为平凡的三年,而对于鄂尔多斯市贸促会来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三年。这三年,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市脱贫攻坚各项政策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把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帮扶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达楞图如村时,与旗级包联单位鄂托克旗税务局形成帮扶合力,坚持用心谋产业、用情解民忧、用力办实事,打开了越来越多困难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大门,迎来达楞图如村的幸福生活好光景。
坚守,主力军入包联驻村一线
达楞图如村是一个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嘎查村,下辖四个牧业社,总户数243户,总人口644人,其中常住户有128户,常住人口有286人,2018年时村里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4人,整个村子产业发展较滞后,集体经济建设薄弱,缺乏能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帮扶引领迫在眉睫,好在村里结了一个“富亲戚”——鄂尔多斯市贸促会。
鄂尔多斯市贸促会作为2017年新成立的单位,在人员少、机构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与达楞图如村“结对”包联驻村后,选派精兵强将奔赴驻村一线。市贸促会副会长苏俊杰和市贸促会法律部副部长袁雪峰作为第一批包联驻村干部,于2018年3月入村,真正走进才发现,村里的情况远比现象中的更为困难,产业发展几乎为空白,全村没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贫增收内生动力不足情况,特别是一些因家庭成员久病致贫的贫困户,尤其存在对自身发展缺乏信心的现象,包联驻村工作队立志要让这片乡土焕发新颜,一股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升腾。
初到达楞图如村,为了更全面了解村情,确保帮扶工作有效开展,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苏俊杰和袁雪峰深入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党员代表座谈会、帮扶工作协调会等会议,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农牧民家中,认真调查农牧民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存在的问题及对村内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面貌提升有何建议和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尽全力熟悉当地情况,掌握一手资料,提出帮扶工作意见和要求,包联驻村工作一步步向前迈进。
展览部部长白军是2019年3月在达楞图如村任第一书记。进村没几天,白军就获知全村128户常住户,有80%的村民搞着土鸡养殖,共散养土鸡近8000只。村里如此大的养殖规模,竟然没有一条完整的销售渠道,大多数是靠村民自己四处托亲戚、朋友进行零散售卖,土鸡产业的销路问题成了白军的“心头患”,他日思夜想帮村民寻找销路。一次偶然的机会,白军想起自己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看到亲戚朋友做“微商”。于是,他也试着拍了几张沙柳林里土鸡的照片,配上一段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这一招果真还灵验,不少微信好友纷纷致电咨询下“订单”。为此,每逢周末,白军从村里回家时,小车后备箱里都要塞满农民的鸡和鸡蛋,回到东胜后,再通知大家来取。朋友们戏称,他是达楞图如村的“首席推销员”。为了更好的推广当地的“散养土鸡、土鸡蛋”,把优质的农产品推销出去,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对接资源,拓展销路,有效解决农牧民土特产难卖的问题,带动农牧民增收,白军还把村里的土鸡带到了2019第三届中国鄂尔多斯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上,让村里原生态的土鸡“走”出了农村,“走”进了城里。
苏俊杰、袁雪峰、白军,不仅是单位的骨干,也是包联驻村干部的优秀代表,在包联驻村的三年里,鄂尔多斯市贸促会先后分3批精心选派5名党员干部脱产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包括今天依然坚守在精准扶贫第一线——木凯淖尔镇达楞图如村第一书记张恒山以及驻村工作队队长奇江,他们心中沉淀真情,脚下沾满泥土,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期间,市贸促会获得2018年度全市包联驻村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1人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人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从庭院卫生、放羊、养牛,到购买种子农药、科学育肥,扶贫路上驻村第一书记成了“多面手”。大到扶贫项目,小到群众的针头小线,白天下村忙一天、晚上汇总忙半夜,为了百姓的致富,这种工作累,却快乐着! 张恒山就是这样,他舍小家,顾大家,心里牵挂的总是村里的百姓,他也是市直部门派出驻村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致富有产业,生活有奔头,我想这就是我们驻村第一书记该干的。”看着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恒山不禁感慨。
奋进,助推产业可持续发展
签字、按红手印、接过红利,入股股东开心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初冬,天气微寒。11月11日这一天,是木凯淖尔镇达楞图如村村民欢欣鼓舞的日子,大家齐聚一堂举行了村集体经济集中收益仪式暨贫困户入股分红大会,11户脱贫户作为集体经济的项目股东,领到了2020年母液苏打厂对外承包租金的分红福利。脱贫户杭树珍朴实的言语间流露着真情,他说:“之前因患慢性病、供孩子上大学、缺少发展资金等原因,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村里给我家提供了10只小尾寒羊作为基础母羊,这两年来,我们勤劳肯干,再加上小尾寒羊产羔多的特点,当初的10只羊,现在已经滚动发展到100多只了,去年全家收入达到了7万元。今天,母液苏打厂入股分红又给了1000元,这真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福音,我们感恩这样的好政策,但政策虽好,我们也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如何结合村情户里实际,通过产业带动,变“输血”为“造血”,为困难群众播下发展产业的“种子”是市贸促会驻村包联后苦心思索的“文章”。于是,一幅可操作、能实现、高效能的脱贫致富蓝图在达楞图如村徐徐铺展,脱贫鸡散养、小康牛寄养、致富羊托养等一个个滚动养殖项目跃然呈现,成为当地农牧民称赞的好项目、好产业。
脱贫鸡散养。根据鄂托克旗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和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市贸促会驻村工作队携手鄂托克旗税务局多举筹资投入了5万元,并制定了《达楞图如村“合作社+党支部+企业+贫困户+农牧户”土鸡散养扶持鼓励办法》,项目实施中在购鸡补贴、养殖指导、疫病防治、验收奖励、销售帮扶、经费保障等方面力争做到精准。通过建立完整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在这一激励政策的引领下,全村近40户农牧户参与土鸡散养,超过80%的贫困户参与了项目,每户养殖土鸡数量从100只至1000只不等,养殖土鸡总数近8000只,土鸡出栏后可实现近100万元的销售收入,养殖户根据养殖数量的不同可分别增收1至10万元不等。
小康牛寄养。按照“党支部+企业+农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了集体经济项目“小康牛”寄养。市贸促会驻村后通过多种举措筹资投入25万元,为达楞图如村集体一次性购置安格斯肉牛11头。村委会将安格斯肉牛按照每户1至2头的标准,分别委托7户农牧户寄养,并与他们签订寄养协议。寄养期间,寄养户只需按照协议规定分期向村集体返还一定金额,“小康牛”及其产生的其他收益全部归寄养户所有。项目实施后,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6万元收入,一头牛给养殖户年增收0.6万元,目前已为村集体经济收益19.8万元。
致富羊托养。按照“党支部+村委会+企业+贫因户”产业发展模式,实施的“致富羊”托养项目,是市贸促会和鄂托克旗税务局通过多种举措筹资投入10万元,为村集体一次性购置肉羊80只,村委会将集体所有的“致富羊”按每户10只的标准委托8户有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养殖,村集体与贫图户签订托养委托养殖协议,贫困户按年分批向村集体返还基础母羊,其余收益归托养户所有。该项目实施后,实现了带动贫因户增收和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作用,目前,每户托养户小尾寒羊规模均达到40只以上,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今年,村集体将通过回收基础母羊的方式增收4.4万元。
优势,广开农牧民增收致富门路
达楞图如村村集体拥有840多亩碱湖,年可出优质原碱3000多吨,近年来,由于行业价格低迷,化工企业原碱收购价格低等原因,至今没有开采,一直处于荒废状态,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2018年,市贸促会包联驻村后,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与村“两委”共谋碱湖发展规划,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开竞标方式引入企业,由村委会和企业共同投资,按照合作经营的办厂模式,创办了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达楞图如村母液苏打厂,并于2018年12月5日,举行了母液苏打厂开工奠基仪式。经过近两年的筹建与运作,今年10月,母液苏打厂正式投产运营,预计年产能达5000吨,年产值约200万元,每年最少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收入。可喜的是,该项目在实施中与贫困户全面建立起了长效利益联结机制,达楞图如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入股项目,每年可享受项目分红1000元。
山羊养殖及冷藏分割包装厂也称得上的是达楞图如村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市贸促会积极推进,实施了山羊养殖及冷藏分割包装厂项目,争取78万元项目资金,在“前店后厂”的框架下分步实施。一是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建设600平米厂房和140平米办公用房,并硬化了厂区,该场所秋季用于周边村落葵花筛选仓储盈利,冬季进行本地牛羊肉加工、包装、仓储。预计投入运营后每年利润达到15万元以上,村集体可收益7.4万元以上。同时,还在109国道南侧,规划建设了农副产品展示体验店,并对店面进行植入式承包,植入全镇名优特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和渠道,依托桃力民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特色消费”模式的“游购尝”体验中心,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同时带动全镇名优特产品消费50万元以上。此外,还通过市贸促会的牵线搭桥,内蒙古亚太东方会展有限公司为达楞图如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5万元经费支持,助力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市贸促会驻村工作不松懈不懈怠,注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助推各方面产业兴旺。从母液苏打厂、山羊养殖及冷藏分割包装项目、“游购尝”体验中心来看,达楞图如村农牧民增收、产业兴旺,已不局限于传统种养殖业、农副产品本身。在市贸促会的帮扶引领下,依托资源优势,已耕耘出化工产品、红色旅游、电商扶贫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开增收致富门路,为产业扶贫带来新理念、新要素、新路径。
扶智,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达楞图如村之美是青山绿水之美,更是乡风文明内涵之美。走村入户间,新风拂面、文明荡漾: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追求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谋划发展致富更积极了……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市贸促会、鄂托克旗税务局与村两委携手通过文化熏陶、思想引导、典型带动等方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以强大精神动力美化生活家园、丰富精神家园。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文明培育方面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帮扶村开展党建联建,与帮扶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建+扶贫”让达楞图如村焕发新面貌;投入资金帮助村内铺设管道,积极改善人民环境;讲党课,讲政策,搞联谊,带动村民转变观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民风,“扶智”与“扶志”同步推进,让贫困户自己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不断迈向新的康庄大道。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驻村工作开展以来,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农牧民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团结动员全村农牧民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达楞图如奉献力量,促进驻村工作队与农牧民在共同工作学习和生产生活中加深友谊、增进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奔小康的路上,达楞图如村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与田地间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得益彰,透过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能体味到笑容背后的幸福 “晴雨表”指数,一幅“农村牧区有景可看、农牧业有事可干、农牧民有钱可赚”的动人画卷正在悄然打开。
[手机扫一扫]